栏目:研究生博士落户 人气:0 日期:2023-01-07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上海再出落户新政,应届研究生愿去周边新城区吗?)
上海参与的是全球人才争夺,未来落户的阳光会更多洒向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
文|《财经》记者李皙寅实习生王月伦
编辑|施智梁
“昨天电话没打通,可能咨询的人太多,今天我就直接来现场问一问。”一名正在等待落户咨询窗口叫号的2021届毕业生告诉《财经》记者,他本来今天要上班的,“前两天看到五大新城落户的政策,当时就有点想辞职了。”
11月29日,在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上,开放了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同时推出试点政策:针对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若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受理时间自12月1日至12月31日。
有毕业生向《财经》记者“抱怨”,仅仅一个月的落户办理时间让他措手不及,“前天才看到消息,今天就开始办理,我要在这一个月内完成离职、找工作、入职和准备手续,时间太紧了。”
户口开放的受益者是奉贤、松江、青浦、南汇、嘉定五大新城。看似突然出台的政策背后是深思熟虑,目的是为让各区域赢得发展、吸引人才的时间差。
五大新城和主城区图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对《财经》记者解释称,从“十四五”规划来看,上海要深化自身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建设新城势在必行,100万人口就是一座新城实现规模效应的基本门槛。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活该区域的产学研及生活配套。
但不少毕业生对落户政策的实施仍有疑虑。
只要签约新城的企业就可以立马落户?如果落户后辞职,这个户口还作不作数?针对各种细则,千人千面的申请者们仍有不少的疑惑。《财经》记者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获悉,事务中心主要负责申请,企业的审核及相关要求得等待审批结果,提交资料后才可查询。学生如何自查是否符合标准?可以参照今年6月初的落户政策。据《财经》记者查询,上述政策中未对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有特殊要求。
一名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告诉《财经》记者,“错过了6月的应届生积分落户,五大新城落户新政算是给了2021届毕业生第二次机会,再错过,就不能享受应届毕业生的优待政策。只能和往届生一样走居转户程序,得居住在新城起码3年-5年,我不太愿意。”
另一名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积分不足错过了6月的应届落户机会。她告诉《财经》记者,自己所工作的律所注册在奉贤,在市区上班,有给员工落户的资质,仍然差一分。“我想知道像我这样,注册和实际工作地不同的,能享受相关政策不?”
12月1日,办理首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事务中心的办理大厅内便已聚集了不少办理落户业务的学生,其中手持“H”开头取号票的大部分都是咨询五大新城应届毕业生落户新政策的。
前来咨询的学生在网上做足了功课,但到了现场仍有不少疑惑: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具体指哪些?
此外,两名毕业生均表示:并不乐意长住在五大新城,最理想的状态是,找一家注册在新城,但可以在市区上班的公司。由此,他们衍生了其他焦虑:不知道以后五大新城的户口会不会有买房、居住地点、工作地点的限制。
在能落户的吸引力面前,疑虑显得微不足道。一位毕业生表示,“先落户再说,上海户口迁入难,迁出容易的。”
《财经》记者带着毕业生的疑问咨询了学生事务中心的办理员。办理员表示,如果是注册地和办公地点不同,一般没啥问题,至于什么样的企业、岗位符合标准,现在没法明确回复。
上述办理员向《财经》记者解释,五大新城落户的新政策是对今年6月的应届生落户政策的补充,目前只适用于2021届应届毕业硕士生,具体的申请材料要求、职业要求、企业要求可以参考6月的落户政策文件。
今年6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写明,2021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为72分,就业单位除本市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以外,需要是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且在2020年5月31日前在本市注册登记。
此前,上海人民政府在4月发布《“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称,新城范围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加3分。
由此可见,此前五大新城的应届生落户政策,是在主流政策中,针对部分行业有特殊。此次五大新城落户政策,直接打破了积分制度,且对企业单位并无太多限制,因此备受毕业生关注。
对2022年应届生是否还会有类似政策的延续?办理员告诉《财经》记者,此次政策只到12月底,明年针对新城也许有对应的其他落户政策。
近年来,上海的落户政策颇为灵活,部分新政窗口期短,这牵动着众多应届生和引进人才的神经。一名企业人事部员工告诉《财经》记者,“政策变动太快了,我是帮公司一位交大毕业的引进人才办落户,因为他之前换工作,社保衔接出了点问题,办了几次都没成功。”
如果落户的应届硕士生并不想工作、居住在新城,最终流失到市区,乃至其他城市。那么,五大新城的开放落户,还能紧紧抓牢高端人才吗?
随着长三角多个核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上海五大新城加入抢人大战是在加剧长三角城市的内卷吗?这种利益为导向的人才争夺能长久吗?
曾刚也不认同“上海的落户将导致虹吸效应,让周边城市面对压力”的类似观点。他基于自身的观察认为,长三角和珠三角有更强的扩散效应,从中心向外,涟漪式地层层给周边城市赋能,实现了共同发展。因此,不需要以内卷的思路认为长三角在争夺人才,而应该格局打开,看到各个城市借助乘数效应“做大蛋糕”的效果。
对于落户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效果,曾刚没有仅从五大新城的视角来分析,而是放眼上海的整个人才发展生态。曾刚认为,从落户的变化来看,从博士落户,海外、985硕士落户,到今天的全日制研究生落户,上海对人才越发友好,符合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特性。这让业内对上海有了更高的期待,即能否“不拘一格降人才”,未来将落户的阳光能否更多地洒向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这样能够有效支持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更能满足现有人才的结构性紧缺。
领英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率鹏也从这次政策中看到了上海广纳人才的潜力,他告诉《财经》记者,这将加大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加速上海推进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的进程。作为全球的职场社交平台,公司也希望通过发挥在人力资源、人才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助力上海政府及企业人才战略的制定与落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此前有报道称五大新城落户政策对沪外高校应届硕士生也开放,但《通告》中所注明的“本市应届研究生”还是让前来办理落户的毕业生认为“这项政策应该还是针对上海市的应届生”。
在曾刚看来,政策对本地毕业生的“偏爱”,是符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大学、研究生阶段的青年人,和城市产生了情感,有了更深的纽带,更容易长期地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和城市一起向前发展。而不是单一以利益为导向,成为‘候鸟’。这也有助于城市长期留住核心人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